参展单位:黎明职业大学
作者:郭晨 石跃贵 黄新泉 王晓婷
该单位已参展10期
正文共2250字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在黎明职业大学2022年迎新春歌咏晚会上,身着一身中国传统戏服,唱着戏腔元素歌曲的姑娘给全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曲“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为观众们带来了她的新春祝福。在她的歌声与戏服下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跨国追梦的学子,了解她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
穆华莹,泉州黎明职业大学2020级服装设计专业留学生,缅甸华裔。入学一年来获得2021-2022年度福建省政府奖学金,国家级奖项1个,省级奖项3个,是一位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才女。
一、坚定跨国追梦的理想
初见穆华莹,她给人一种温和的气质,一口流利的中文更是让人倍感亲切。“我们家族世世代代都学习中文,我的祖籍是中国,这是我们不能忘本的初衷,我名字里的‘华’字也有着来自中华的寓意”。在老一辈的影响下,穆华莹从小就耳濡目染,掌握了缅甸语和中文。 “我从小就因为学中文对中国有初步了解,发现中国有独特的美,在文化习俗上与缅甸相似,久而久之,中国变成了一个我很向往的地方。”
因为心中带着这样的向往,高中时,穆华莹就在心中做了一个决定:高中毕业后去中国留学。因为穆华莹坚定的知道,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会有她想要追求的东西。经过几年的学习与沉淀,她如愿的来到了中国,来到了泉州,在这里开始了她新的征程。当问及来中国学习对她意味着什么时,她说道“我相信中国会成为领导全球发展的重要国家之一,我相信中国力量,所以选择来中国学习先进知识,希望能为祖籍国尽一份力,一起携手共进。”
二、感受中国土地的温情
来到泉州黎明大学学习一年多,穆华莹在慢慢的适应中国的一切,感受着泉州当地的风土人情。小时候不甚了解的京剧也在此时转变成了热爱,“以前所不喜欢的,现在便有多喜欢”她笑着调侃以前不懂京剧的自己。“我以前就对中华的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还在缅甸上学时,学校也会举办晚会节目,我每次都会参加,一来二去的便有了一定基础。后来到了黎大,学校也会专门请老师过来教我们,是学校给予了我更多平台,让我有机会继续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发光发热”。
因为文化节日的相似,每次过传统节日时,穆华莹便会想起家人,用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寄托着自己对远在缅甸亲人的思念。“来中国一段时间我也接触到更深的诗词文化,它是中国独有的美,与我小时候学中文的感触相同”,去年12月份,穆华莹的朗诵作品《沁园春·长沙》《西江月·井冈山》在与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留学生同台竞技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三等奖。慢慢的,穆华莹所热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像调味剂一样把她的生活添上各种味道。
三、继续追梦道路的前行
踏梦前行的穆华莹对未来也有一定的规划,“我打算继续升学,也想继续留在中国,希望以后能够从事与海外教育文化传播相关的工作,为中缅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一点贡献”。从小时候的哪里都不敢去,到现在可以一个人勇敢的跨国追梦,她的蜕变和努力都是一点一滴努力拼搏出来的。在2021年,她先后参加了教育部国家语委举办的第三届中华经典诵读讲大赛中的经典诵读大赛、福建省第四届高校国际及港澳台侨师生文化艺术展演,正是经历了这些比赛,获得了奖项,才让她更加坚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在中国能创造出更好的未来,在中国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她不断努力成长的背后,不仅有她自己蜕变的努力坚持,也有辛勤付出的父母长辈,还有身边朋友的陪伴、老师的指导。穆华莹的辅导员王老师说“在课内学习上,她态度端正,目标性强,十分自律,成绩优秀。同时懂得主动把握课外活动或者是各级各类竞赛的机会,拓展学习的方向,肯花时间下苦功,在陪她练习、录音、录制比赛视频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她在认真备赛过程中的努力坚定和决心,是一个课内外发展都很全面的学生。在生活中,她的态度积极向上,充满了正能量,有这样一位学生,我是很骄傲的”。
穆华莹常常对自己说:若你有着风筝,那就举起来奔跑,若有风袭来,那就放飞风筝,广阔的蓝天一定会有属于风筝的位置,去让青春发光发热。
主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新闻传播专委会新媒体编辑部
总编:张敬印
编辑:孙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