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展单位:中北大学
作者:庞雅丹
指导老师:杜刚 常小娟
该单位已参展2期
正文共2941字
预计阅读时间7.5分钟
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追寻红色记忆的足迹,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延续民族文化血脉,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养分,展现红色记忆和非遗文化在当代的辉煌映照,6月22日,中北大学“匠心映红韵·非遗固镇窑”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杜刚、常小娟老师的指导带领下来到了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通过探寻河津市的革命老区与乡村振兴新区,亲身体验关公木叶盏的制作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传承文化不是要简单复古,城市建设要不断融入现代元素,同步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才是打开传统文化的最好方式;并且进行宣传和发扬这种工匠精神,发挥它在带动文旅发展、践行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以文化焕发出的内生动力,凝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力量。切实体会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文明价值导向,滋养新时代,照亮复兴路。
第一篇—革命老区
赵家庄街道新兴村从重温光辉岁月中走向未来
第一站,中北大学“匠心映红韵·非遗固镇窑”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全体成员来到了河津市赵家庄街道新兴村,在姚生民主任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参观了河津市革命老区——新型展览馆,河津地下县委旧址,河津地下县委北坡区委旧址和新兴村姚银德烈士故居,参观结束之际,新兴支部委员会领导为实践团寄语:“作为学生,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首先就是要提高学习成绩,要先改变个人的人生命运,走好人生路,然后就是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祝各位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步步高升。”实践团成员纷纷对各位领导表示了感谢并且表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刻体悟老区革命人民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英勇战斗的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而奋勇向前。
第二篇—非遗新篇
固镇村关公木叶盏在红色文化土壤中绽放新彩
第二站,中北大学“匠心映红韵·非遗固镇窑”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山西省运城市固镇村固镇窑,在陶艺馆中,实践团成员见识到了多种形式的烧窑作品,并且在传承人王国强的指导下,从练泥、拉坯开始到刻画、彩绘,学习了关公木叶盏的制作原理与过程。在制作过程中,王国强先生分享了自己从退伍到走上木叶盏制作之路的坎坷历程,让实践团成员感触颇深。关公所代表的“崇军尚武、英勇无畏、精忠报国”的名族大义、英雄精进和家国情怀成为激励亿万炎黄子孙奋发图强的精神坐标和前进力量,而关公木叶盏正是传统技艺与红色文化的结合设计,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的生机,不仅丰富了木叶盏的文化内涵,也促进了红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通过参与关公木叶盏制作,研习河津固镇窑非遗文化的“工匠精神”,历经实地考察与实践以及与传承人的交谈,实践团成员深刻理解“工匠精神”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内涵以及手艺人对高超技艺的执着追求,对完美品质的不懈努力,并且感受到王国强先生将自己全部的青春与价值奉献给国家,“怀揣赤子忠心当兵十余载,秉承工匠精神传承后半生”的精神。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了习总书记所说的“传承文化不是要简单复古,城市建设要不断融入现代元素”,并且表示将承担起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与使命,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图为实践团队员薛男在关公木叶盏工作室进行彩绘体验
第三篇—文化赋能
董其武将军纪念馆为固镇村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第三站,中北大学“匠心映红韵·非遗固镇窑”暑期社会实践团抵达古今天下景区与董其武将军纪念馆,这里以其独特的景观地道和红色文化体验而闻名。馆内长达三千米的三层地道,不仅保存了宋朝的古地道和抗战时期的地道,而且有晋绥军兵工厂遗址、宋金瓷窑展览馆及陶艺制作体验区、青少年特色体验基地和民俗文化博物馆等,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历史文化的机会。实践团成员在这里不仅感受到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更对董其武将军的英勇事迹和抗战精神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在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被景区内的红色文化深深吸引,并且了解到,董其武将军不仅是一位军事家,更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他的一生,是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一生,是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通过参观,成员们对董其武将军的生平有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对他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有了更加深刻地体会。在馆内的留言册上,实践团成员们留下了对未来的寄语,表达了对传承红色文化和英雄精神的决心。据悉,古今天下景区在暑期期间每日接待游客人数高达5000余人,直接或间接带动了100余村民的就业,为当地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实践团成员们表示,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将继续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和红色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河津市的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得到了有效实施,不仅提升了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
第四篇—乡兴龙门
清涧街道河津龙门在稳步发展中实现乡村振兴
第四站,中北大学“匠心映红韵·非遗固镇窑”暑期社会实践团抵达山西省河津市清涧街道龙门村,观看和听取龙门村的发展史,了解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如何使龙门村由一个落后的村落转变为“全国十佳小康村”。实践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国家的强大和政策的伟大,纷纷表示要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随后,实践团来到了龙门村烈士纪念碑前,这座庄严的纪念碑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的缅怀,更是对后人的鞭策和激励。在纪念碑前,实践团成员们肃立默哀,向革命先烈致以崇高的敬意,并且举行了一场简短而庄重的纪念活动,通过朗诵诗歌、讲述革命故事等形式,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和传承红色基因的坚定决心。实践团成员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必须倍加珍惜。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入了解了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更深刻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厚重与伟大。各位成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团在龙门村烈士纪念碑前缅怀革命先烈
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中,中北大学“匠心映红韵·非遗固镇窑”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从“引进来”到“走出去”:通过实地走访红色革命老区以及亲身体验关公木叶盏的制作,追寻红色足迹,引入这一宝贵的文化财富,从过去走向未来;然后将红色精神与传统技艺相辉映,使其传承发扬,延续民族精神与文化血脉,并且以文化为乡村振兴赋能,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同时实践团期待更多人能够走进新兴村,走进固镇窑,感受红色文化魅力,共同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让这些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同时把这次社会实践的收获和体会,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为建设美丽乡村、实现文化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主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新闻传播专委会新媒体编辑部
总编:张敬印
编辑:孙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