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展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范佳丽
该单位已参展1期
正文共4426字
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
编者按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在首医,有这样一群人。作为师者,他们,循循善诱,传道授业解惑;作为后学,他们,站在先贤的肩膀上,承前启后,引领未来;作为栋梁,他们,是一束光,是一粒种子,是责任与担当,是未来与希望。他们,是首医的青年教师。
医者仁心,师者匠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在第四十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推出《我在首医当老师》系列报道,展现首医青年教师的育人理念及成长经历,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激发广大教师对医学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忠诚。
张须龙:玩转“学术剧本杀” ,学生心中的MVP
▲图为张须龙讲授《医学免疫学》课程
“这是一门非常难学难理解的抽象的基础医学课程。张老师的讲授却深入浅出、引人入胜、重点突出,便于理解和记忆,联系临床和生活实际,能总结出核心问题。”“超幸运在免疫这么难的科目上能遇到这么好的老师,张老师就是我们心中的讲课 MVP。”“授课效率很高,备课特别认真,讲课非常清晰、充实。” “张老师讲课风趣幽默,重点明确,很有趣的课堂。”这些都是学生们近来对张须龙讲授的《医学免疫学》课程的评价。每学期课程结束后,张须龙都会一条一条地仔细查看学生评价,针对性地优化课程设计。执教14年,张须龙从来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一直践行着自己的育人初心:讲好每一门课、做好每一个课题、教好每一名学生。
以“学术剧本杀”点燃求知之火
“这门课像是一场学术剧本杀,老师是主持人,围绕一个个案例和知识点,引导我们自主搜集资料,启发学术思考,沉浸式地学习免疫学知识。每次下课时,我都觉得PBL课过得太快了!”2022级五年制基础医学专业孟馨玥兴奋地说道。《医学免疫学》是基础医学院开设的一门包含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的课程,由三名老师共同负责。学生被分为12个小组,每组3—4人。老师提前一周将课题分发给学生,鼓励学生们团结合作,围绕课题完成实验设计,分组汇报。“其实PBL课堂对老师和学生都是挑战。作为老师,看似课堂上讲授的时间变短了,但课前需要精心设计课程目标和课题任务,课上也经常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和问题,还需要总结拓展知识点,启发学生思考。这都要求老师具有宽广的知识背景,必须深入理解知识点和临床案例,融会贯通、深入浅出。”张须龙一边翻看着课件一边说道。
▲图为《医学免疫学》课上,张须龙总结学生汇报
“大家从出生到现在都打过哪些疫苗?它们如何给你提供免疫护盾?”“如果新冠病毒感染机体,免疫系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张化验单上的参数对应什么免疫学知识?”……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抽象的免疫学知识,并自主进行课题实验设计,张须龙在课题任务方面下了很大的心思。本学期的课题案例围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展开,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理论应用于实际案例,聚焦免疫系统中各个细胞和分子如何发挥作用。另外,考虑到学生即将进入临床培养阶段,张须龙特意搜集免疫学知识点对应的临床案例,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结合,有助于和临床阶段的过渡。本学期,王语涵、孟馨玥、刘锦华认领的课题是“补体”。“‘补体’比较复杂。因为人体有两套免疫应答: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补体在其中都会发挥重要作用。”尽管张须龙已经提前将相关论文打包发给课题小组,小组还是被复杂的知识点和密密麻麻的英文文献难住了。“我本身是一个急躁的人,这次和小组成员一起,才能耐下心啃英文文献。”从白天到深夜,三位小组成员在图书馆研讨室里猛攻“补体”知识。“上午,好多英文专业名词我们还不认识,需要一个一个查,到下午就已经非常熟悉了,对英文文献的检索、阅读能力大幅提升。”
▲图为小组汇报展示
每次小组汇报结束,张须龙都会系统总结知识点,并鼓励学生们多提问、多思考、多探索,即使面对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他也会给予学生基本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孟馨玥对《医学免疫学》的考试成绩非常满意,但唯独后悔一件事,“当时要是能多负责几个课题就好了。”她翻着厚厚的笔记本说到,“知识还是需要通过‘用’来掌握。多亏当时准备‘补体’课题,‘补体’是免疫学中的重要链条,倒逼我扎实地掌握了这学期的免疫学知识。”
要以诺奖科学家为榜样
2023年10月2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Katalin Karikó、Drew Weissman,他们的发现极大促进了COVID-19有效mRNA疫苗的开发。这些诺奖科学家是张须龙在课堂上经常提及的科研榜样。“在诺贝尔奖约120年历史中,包括1901年首届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颁发给免疫学在内,共颁发给免疫学21次,诺贝尔奖里的免疫学,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就是一部免疫学的发展史,充分体现其重要性。大家算一下,约120÷21,一个学科约10年获一次诺奖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我们免疫学是近5年一次,期待同学们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这样的重大成果。”“张老师会讲述一些更贴近我们基础方向科研榜样的事迹,比如获得诺奖的科学家等。”孟馨玥说道。对于上门请教科研问题的学生,张须龙随时敞开大门。王恩泽是2022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虽然专业是临床,兴趣却在基础科研。他在高中时就对生物医学产生浓厚兴趣并早早接触了科研实验。大一刚入学,他便依据自己的兴趣到处寻找该方向的老师。“张老师,我想做实验!”“张老师,我能去您的实验室吗?”“张老师,我想研究……”“这名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兴趣都很强。只要没课,他就来实验室。”对于当时实验室里唯一的大一学生,张须龙保持密切关注。“实验室多数是研究生。考虑到他缺少经验和相关专业知识,我特意嘱咐实验室老师和研究生们多带一带他,彼此多多交流。”
▲图为张须龙带领学生做实验
课题想法是否可行、课题设计是否得当、实验设计是否完善、实验结果如何解读、文章撰写如何进行……针对这些难题王恩泽都会请教张老师,经常不知不觉中就热烈讨论超过三个小时。“学生有这么强的科研兴趣,我作为教师一定会竭尽所能创造条件,帮助他实现理想、作出成绩。”张须龙欣慰地说:“仅仅大一这一年,我就已经帮他设计修改过两篇文章了。”8月13日,我校启动2024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本科生“启研”计划申报工作。“启研”计划面向高年级在读本科生,通过给予早期基础研究项目支持,培养造就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青年学术人才,我校申请并被列入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本科生“启研”计划试点单位。王恩泽第一时间联系到张须龙。“张老师,我想参加‘启研’计划!我想跟您讨论我设计的申报项目。”“没问题,我来做你的指导老师,科研资源我来帮你协调,你先写初稿,写好后我们一起交流。”张须龙坚定地说道。阶平楼249办公室见证了无数次这样耐心的指导。2022级基础医学专业黄子潇这学期报名参加了基础医学实验设计论坛/比赛的项目,探究肿瘤组织中NK细胞的蛋白表达差异。头一次参与科研项目的黄子潇一头雾水。“多谢张老师,不仅为我们提供科研条件,提供方向性指导,还帮助我们修改汇报、综述和摘要。”“张老师为我们的未来职业规划、科研发展做了很多指导,都是平等的对话与分享,他是我遇到的一位非常平和亲切、平易近人的老师。课余时间他还会和学生打篮球,帮助大家排解消极情绪,所以他真的是我们心中的MVP!”黄子潇的语气里充满了对老师的感谢。
“我的任务就是培养人才”
“近年来有一种受到广泛关注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CAR-T免疫治疗,可以精准靶向某些癌细胞,刚进入国内时价格上百万,被称为‘百万抗癌神药’,不过经过国内技术研发,现在CAR-T免疫治疗价格已经大大降低。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基础理论,努力攻关类似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做出更多创新性发现,造福人民健康。”课堂上,张须龙总是时不时穿插大量生活中的案例,CAR-T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疗法、抗体类大分子药物、疫苗、免疫学检测等等。“只讲课本上的基础理论内容,学生会觉得枯燥陈旧,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一定要和实际结合,让学生看到免疫学发展对生活的改变。”思政元素、科研思维、基础理论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脑海,强化了“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理念。“培养人才是全方位的。”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作为高校教师,张须龙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我认为自己最根本的身份是教师,我的任务就是培养人才。”
▲图为张须龙所获教学比赛证书
从讲好一节课到讲好一门课,再到讲好每一门课,张须龙一直在探索,而检验进步的方式之一就是参加教学基本功比赛。那是来到首医的第8年,张须龙沉淀教学经验,第一次参加了院级教学基本功大赛。面对20分钟的比赛展示课,张须龙拿出200%的努力,以5秒为单位精心设计教案,打磨教学课件。学院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北京市青年教学基本功比赛、全国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学基本功比赛,都被他逐个拿下。“教学比赛是上课的升华,是日常上课各项要求的高度凝练。只有通过平时上课积累,才能掌握教学方法;而通过参加教学比赛,又可以大力提升教学水平。”回忆起当时参加教学比赛的经历,张须龙感慨道:“一遍遍模拟比赛讲课、听同行讲课都有助于提高教学本领。我常常和其他年轻老师说,只要有任何比赛机会,一定要冲在前面,努力参加。”
▲图为张须龙获2020年北京高等学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
读透、讲透教材还不够,还要写得明白。最近,张须龙忙碌于人民卫生出版社和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医学免疫学教材“固有免疫应答”章节的编写工作。执教以来,只要有机会,张须龙都会参与教材编写工作,参编包括“十二五”规划教材在内专著/教材11部。“编写教材是与专业顶尖专家交流的重要机会。每次按照教材设计目标把教材编写出来后,都感觉对知识的掌握更上一层楼,这和讲明白完全不一样。”张须龙一边翻看教材一边说道,“编写教材,责任重大。《医学免疫学》每五年更新一次,每次编写都需要考虑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实用性和时效性。同时适应现代信息化教学学习要求,还需要做到纸数结合,拓展免疫学新进展/新技术、动画、思维导图、自测题等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学习内容,完善知识结构。”
▲图为张须龙和学生毕业合照
“科研之路上,失败是常事,一定要练就一颗强心脏,我也会陪着学生共同攻克难题。”张须龙说着拿起篮球走向球场。“现在打球不比当初了,不过,现在打的不是篮球,是互动。”毕业季里,为了拉近师生距离、舒缓学生紧张情绪,张须龙和学生一起打球。篮球在他手中,不仅是运动的媒介,更成为连接师生情感的桥梁,传递着信任、鼓励与支持。汗水浸湿了球衣,笑声回荡在球场。夕阳西下,张须龙与学生们一同走回实验室,带着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继续迎接科研之路上的新的挑战。
主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新闻传播专委会新媒体编辑部
总编:张敬印
编辑:孙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