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展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作者:“长安寻忆者”实践团
该单位已参展1期
凝聚青春力量
西安市长安区秦岭脚下的广阔乡野间,“隐藏”着一些逐渐被淡忘的历史村落,在这片被岁月温柔以待的土地上,每一砖一瓦都镌刻着故事,每一声乡音都回响着记忆。
为推动非名录乡村文化遗产重获生机,保护乡村村民们的情感认同与文化记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长安寻忆者”实践团于近期前往长安区6街道20余村,深入各村开展乡村文化保护宣传宣讲相关活动。
在本次宣传宣讲的实践过程中,实践团通过参观研学、调研访谈等方式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凝聚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力量。同时,围绕非名录保护乡村文化遗产等主题,实践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遗产保护知识普及宣讲活动,积极同村民交流,向村民阐释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价值与重要性。
图为实践团调研乡村文化遗产存续现状 (实践团 摄)
群众听得懂、听得清、听得进,才能入心入行。实践团积极探索并创新宣讲模式,线上线下双轨并行,开展知识普及宣讲,用“大白话”“家乡话”等乡音乡情展现理论宣讲新风貌。实践团在宣传宣讲中主动适应农民思维特点和日常习惯,通过共说本地话、一齐拉家常、一起做农活等方式拉近与农民的距离,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村民传达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理念,使宣讲活动能够接地气、聚人心。
图为实践团在各村进行宣传宣讲(实践团 摄)
实践团根据不同的村庄现状,灵活地开展文化遗产宣传宣讲活动。团队成员在百塔寺村开展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专题宣讲、在递午村开展乡村发展史专题宣讲、在三益村开展乡村文化紧急保护专题宣讲。实践团深入了解,实地探索,贴村民所需,解村民所困。也在宣讲的过程中,团队也获得了许多积极的反馈,“很支持大学生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村子里的这些历史文化需要你们的宣传。”村民刘大爷质朴的话语,更加坚定了实践团助推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的信念与决心。
在子午街道,实践团深入街头巷尾、乡间农田,通过走访式宣讲,向老百姓讲透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讲好乡村记忆的深远影响、讲清遗产保护的形势任务、讲明文旅发展的未来前景,让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的青年声音传向千家万户,搭建起与百姓生活共融共鸣、共讲共享的新桥梁。
图为实践团在子午街道开展实践活动(实践团 摄)
在黄良街道和太乙宫街道,实践团组织开展了包含乡村记忆展演体验、文化遗产主题游戏、乡村文化故事大会等形式多样的系列互动宣讲活动。实践团成员采取“照片+视频+地图”的模式进行辅助宣传,用精心制作的课件和音视频,引导当地村民尤其是在村青少年感悟乡村发展变化,激发村民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的自觉意识。
实践团与杜角镇村村史馆共建理论宣讲实践合作平台。实践团将以村史馆为载体,在挖掘子午古道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定期合作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普及宣讲活动,促进宣传宣讲“飞入寻常百姓家”,呼吁广大村民共同加入到保护和宣传乡村文化遗产的行列中来。正如杜角镇村乡贤治理协会会长杨英明老人对实践团的期许:“希望可以借助宣传宣讲活动,推动年轻一代寻根历史,让励志励行的故事动起来,让镌刻历史的古迹活起来!”。
本次实践活动中,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带领下走乡串村、深入农户,在实践中不断打磨专业知识、提升理论宣讲能力,所获宣讲宣传效果也得到多方的肯定与称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团队成员将继续努力,不断扩大宣传宣讲的影响力,更好地保护乡村中散落的非名录文化遗产、维护乡村村民情感认同与文化记忆,持续为乡村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贡献坚实的青年力量。
图为实践团与杜角镇村代表合影(实践团 摄)
主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新闻传播专委会新媒体编辑部
总编:张敬印
编辑:孙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