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展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作者:“安塞遗风韵,甘泉润乡澜”暑期社会实践队
该单位已参展1期
正文共2155字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2024年7月11日至7月17日,西北政法大学“安塞遗风韵,甘泉润乡澜”实践团队前往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与甘泉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探索构建资源整合、活化利用、长效保护于一体的“红绿融合”新发展模式,以真才实学服务社会,以青年之智赋能乡村振兴。
一、踏访八千里豆业,寻觅食品工艺之美
为加深对甘泉县特色食品制造与加工的了解,探究“红绿融合”新发展模式赋能乡村振兴,7月11日,实践团队前往甘泉八千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参观学习与交流采访。
实践团队就豆制品加工制造、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乡村振兴概况、红色文化传承等方面与公司工作人员展开了深入交流。工作人员带领实践团队参观企业文化长廊,细致讲解企业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展示公司办公区、生活区、休闲区等地区划分,在豆制品生产线对甘泉豆腐特殊制造工艺的步骤及不同类型产品的区别进行了简要说明,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企业的发展历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创新工艺。
▲图为八千里公司工作人员向实践队成员进行讲解介绍。王湘渝 万心怡摄
在采访中,实践团队了解到,八千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坚持环保生产、绿色发展,坚守品质,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品味兼具、品质优良的产品。此外,公司还被颁发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陕西省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社会扶贫先进单位等荣誉,传承优秀文化和红色根脉。谈及对乡村振兴的期待时,工作人员表示切实感受到甘泉县政策的惠民便民,公司获得支持和帮助的同时将保持初心,灵活利用红绿资源,助推产业融合。
甘泉八千里,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引领着食品行业的品质之路。
二、专访甘泉文旅局,追寻文旅交织韵律
为深入了解甘泉县经济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状况,推进“红绿融合”模式在乡村的实践,7月12日,实践团队前往甘泉县文旅局进行“乡村振兴”讲座培训和法律法规与政策学习,就乡村振兴与非遗文化传承与文旅局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与研讨。
在专题讲座培训中,文旅局从旅游基础设施、生态公园建设等多个方面总结了甘泉县过去的工作重心与文旅成就,同时也提到了文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重点分析了近年来甘泉县乡村振兴政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
在文旅专题采访中,团队成员就如何利用好非遗资源、如何推进乡村振兴、如何以红色资源撬动绿色发展等问题进行提问,深化了对甘泉县文旅融合、“红”“绿”融合发展的体悟,也坚定了以文促旅、以旅兴文的信念。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文旅局局长进行交流采访。万心怡摄
三、探访安塞工商联,感悟振兴发展精髓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了解安塞区工商业发展现状与地区实际需求,制定强针对性、高落实性的“红绿融合发展方案”,7月14日,实践团队前往安塞区工商业联合会进行实践调研与学习。
在与工作人员的交流中,实践团队了解了安塞区重点扶持的“兴万村计划”,即由117家企业帮扶117家行政村,并以全国示范村——高桥镇南沟村为例,印证该政策措施对于带动农民增收和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经济是基础,只有真正落实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更有利于实现人民福祉和社会稳定和谐。安塞区工商业联合会始终不忘初心,多措并举、迎难而上,为安塞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能。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安塞区工商业联合会工作人员合影。王湘渝 万心怡摄
四、走访文化文物馆,助力文化惠民乐民
▲图为安塞区文化文物馆外部实景。王湘渝 万心怡摄
为深入探索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的非遗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模式,积极推动文化与乡村经济的深度融合,探索“红绿融合”发展路径,点亮非遗振兴的文化光辉,7月16日,实践团队来到安塞区文化文物馆进行参观学习。
团队成员参观了馆内陈列的丰富文物,包括独具特色的陕北剪纸、安塞腰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反映黄土高原历史变迁的时代遗产,成员们深刻感受到安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团队成员与文化馆工作人员就文化传承与创新、文物保护与利用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未来更多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实践团队深刻体悟到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与高质量发展,也启示团队成员在“红绿融合”发展模式的研究中,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阵地作用的重要性,真正做到“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为民”。
此次以“红绿融合乡村振兴、文化发展新型模式”为主题的实践之旅,不仅见证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乡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安塞遗风韵,甘泉润乡澜”,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赴安塞区与甘泉县暑期社会实践团,通过了解以安塞区、甘泉县为代表的基层地域特色小镇群的经济、文化、生态发展现状与需求,挖掘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究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搭建了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重要桥梁,促进了“红绿”资源共生共建共享,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机遇。
实践团队坚持用真才实学服务社会,采青年之智赋能乡村振兴,以红色铸魂,用绿色织裳,生金色固本,致力于实现“美丽环境”“美丽人文”向“美丽经济”的转变,构建资源整合、活化利用、长效保护于一体的“红绿融合”新发展模式,为乡村经济文化振兴赋能。
主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新闻传播专委会新媒体编辑部
总编:张敬印
编辑:孙翠楠